返回古诗大全

主页

瑞鹧鸪·双银杏

朝 代 宋代
诗 人 李清照
标 签
来 源 shufaziliao.com
时 间 2023-02-02
查 阅
推荐 「李清照」诗词合集
「李清照」个人简介
「李清照」诗词名句

瑞鹧鸪·双银杏 原文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这是一首借物咏情词。易安居士假双银杏之被采摘脱离母体,喻靖康之乱后金兵南渡,自己与丈夫赵明诚一起离乡背井、避乱南方的颠沛愁怀。

  其上片开始先咏物以寄兴。“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桔可为奴”是说:这银杏的风姿气韵、整个形体都不很起眼,但是较之樽前黄澄澄的甘桔来说,甘桔却只堪称奴婢。这是一种“先声夺人”的写法,起不同凡响的效果。“都”,在此作硕大、华美解,“未甚都”是指银杏作为果类食品,并不以果肉汁多、形体硕大诱人。词人在此用现成典故与银杏相比,称桔“可为奴”,足见作者对银杏的偏爱。

  词人之所以深爱银杏,未必因为它是珍稀贡品,而是睹物伤情,有所触发。“谁怜流落江湖上,玉肌冰骨未肯枯”两句便作了极好的解答:这枝双蒂银杏被人采下,永离高大茂密的树干,成为人们的盘中之果,采摘的人自然不会怜它,那么有谁怜它呢?看到它那圆浑、洁白虽离枝而不肯枯萎的形状,激起了词人的无限怜爱与自伤。这两句是吟物而不拘泥于物,与其说是在写银杏,毋宁说是借双银杏在直接写流落异地的自家夫妻。“玉肌冰骨”一词,意在突出一种高尚的人品道德与不同流合污的民族气节;“未肯枯”则是表示坚持自身的理想追求,不为恶劣环境所屈服;这些都是士大夫、文人所崇尚的自尊自强之志。

  下片首句“谁教并蒂连枝摘”是实写句,接下来“醉后明皇倚太真“则是一个联想句,一实一虚,有明有暗。这两颗对生银杏,因摘果人的手下留情,所以便保持了并蒂完朴的美好形象,其两相依偎、亲密无间的形态,恰似“玉楼宴罢”醉意缠绵的杨玉环与李隆基。唐明皇与杨玉环这是一对世人共许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情侣,他们的名字也几化为纯真爱情的象征。这两句点出了银杏虽被摘而尚并蒂,正如易安夫妇虽流落异地而两情相依。这当是不幸之中足以欣慰之事。

  结尾句“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的妙处在于使用谐声字:易安居士亲手将两枚洁白鲜亮的银杏掰开,夫妻二人一人一颗,情真意切。要吟颂它的滋味如何,是否清纯香美,这却深深地蕴藏在两人的心底。“两家新”的“新”字,在这里显然是取其谐音“心”。

  此词采用拟人手法,将双银杏比作玉洁冰清、永葆气节的贤士,比作患难与共、不离不分的恋人,贴切深刻;尾句使用谐音手法,不仅略带诙谐而且起脱俗之效。

瑞鹧鸪·双银杏 注释

都:姣好,美盛。甘橘可为奴:甘橘别称木奴。银杏,又名白果,其树为高大乔木,名公孙树,又称帝王树;叶呈扇面形,因果实形似小杏而硬皮及核肉均呈淡白色,故呼为银杏;其味甘而清香可食,起滋补药用。据说银杏在宋代初年被列为贡品。玉骨冰肌:清澈高洁。

“醉后”一句:周勋初《唐人遗事汇编》卷二:“明皇与贵妃幸华清宫。因宿酒初醒,凭纪子肩同看木芍药。上亲折一枝,与妃子同嗅其艳。”太真、贵妃均指杨玉环。此句意谓双银杏的并蒂相连,犹如唐明皇和杨贵妃倚倚靠靠亲密无间。

瑞鹧鸪·双银杏 诗译

风度韵致,仪态雍容,看起来并不十分奢侈华丽,即使如此,而酒尊前的柑桔,还是显得逊色几分。流落江湖,有谁怜?有谁惜?玉洁的肌肤,冰清的风骨,依然故我,不肯枯竭。

是谁将这并蒂连理果双双摘下?恰似那酒醉之后的唐明皇与太真贵妃相拥相依。居士掰开连理果,情真意切,两人分享,品尝风味,醇香清新,心心相惜。

参考资料:

1、苏焦宜.李清照词集:岳麓书社,1996年:173-174

2、刘长贺.宋代诗词典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859

瑞鹧鸪·双银杏 创作

  本词约作于李清照南渡时期,即建炎元年到建炎二年(1127-1128年)。当时金人大举南侵,北宋朝廷崩溃。北方局势愈来愈紧张,李清照着手整理收藏准备南下。李清照押运书籍器物于建炎二年(1128年)春抵达江宁府,本词即作在行程中。

参考资料:

1、苏焦宜.李清照词集:岳麓书社,1996年:173-174

瑞鹧鸪·双银杏 赏析

  这是一首借物咏情词。易安居士假双银杏之被采摘脱离母体,喻靖康之乱后金兵南渡,自己与丈夫赵明诚一起离乡背井、避乱南方的颠沛愁怀。

  其上片开始先咏物以寄兴。“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桔可为奴”是说:这银杏的风姿气韵、整个形体都不很起眼,但是较之樽前黄澄澄的甘桔来说,甘桔却只堪称奴婢。这是一种“先声夺人”的写法,起不同凡响的效果。“都”,在此作硕大、华美解,“未甚都”是指银杏作为果类食品,并不以果肉汁多、形体硕大诱人。词人在此用现成典故与银杏相比,称桔“可为奴”,足见作者对银杏的偏爱。

  词人之所以深爱银杏,未必因为它是珍稀贡品,而是睹物伤情,有所触发。“谁怜流落江湖上,玉肌冰骨未肯枯”两句便作了极好的解答:这枝双蒂银杏被人采下,永离高大茂密的树干,成为人们的盘中之果,采摘的人自然不会怜它,那么有谁怜它呢?看到它那圆浑、洁白虽离枝而不肯枯萎的形状,激起了词人的无限怜爱与自伤。这两句是吟物而不拘泥于物,与其说是在写银杏,毋宁说是借双银杏在直接写流落异地的自家夫妻。“玉肌冰骨”一词,意在突出一种高尚的人品道德与不同流合污的民族气节;“未肯枯”则是表示坚持自身的理想追求,不为恶劣环境所屈服;这些都是士大夫、文人所崇尚的自尊自强之志。

  下片首句“谁教并蒂连枝摘”是实写句,接下来“醉后明皇倚太真“则是一个联想句,一实一虚,有明有暗。这两颗对生银杏,因摘果人的手下留情,所以便保持了并蒂完朴的美好形象,其两相依偎、亲密无间的形态,恰似“玉楼宴罢”醉意缠绵的杨玉环与李隆基。唐明皇与杨玉环这是一对世人共许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情侣,他们的名字也几化为纯真爱情的象征。这两句点出了银杏虽被摘而尚并蒂,正如易安夫妇虽流落异地而两情相依。这当是不幸之中足以欣慰之事。

  结尾句“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的妙处在于使用谐声字:易安居士亲手将两枚洁白鲜亮的银杏掰开,夫妻二人一人一颗,情真意切。要吟颂它的滋味如何,是否清纯香美,这却深深地蕴藏在两人的心底。“两家新”的“新”字,在这里显然是取其谐音“心”。

  此词采用拟人手法,将双银杏比作玉洁冰清、永葆气节的贤士,比作患难与共、不离不分的恋人,贴切深刻;尾句使用谐音手法,不仅略带诙谐而且起脱俗之效。

瑞鹧鸪·双银杏 译文

译文

风度韵致,仪态雍容,看起来并不十分奢侈华丽,即使如此,而酒尊前的柑桔,还是显得逊色几分。流落江湖,有谁怜?有谁惜?玉洁的肌肤,冰清的风骨,依然故我,不肯枯竭。

是谁将这并蒂连理果双双摘下?恰似那酒醉之后的唐明皇与太真贵妃相拥相依。居士擘开连理果,情真意切,两人分享,品尝风味,醇香清新,心心相惜。

注释

瑞鹧鸪:词牌名。此词极似七言绝句,与“瑞鹧鸪”词体不合。

“风韵”句:《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至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此系反意隐括。都:姣好,美盛。

甘橘可为奴:甘橘别称木奴。银杏,又名白果,其树为高大乔木,名公孙树,又称帝王树;叶呈扇面形,因果实形似小杏而硬皮及核肉均呈淡白色,故呼为银杏;其味甘而清香可食,起滋补药用。据说银杏在宋代初年被列为贡品。“甘桔”为“奴”典出《三国志·吴书·孙休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曰:“丹阳太守李衡……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桔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衡亡二十余日,儿以白母,母曰:‘此当是种甘桔也’。”桔奴,又称“木奴”,唐·李商隐有“青辞木奴桔,紫见地仙芝”(《陆发荆南始至商洛》)的诗句。

⑷玉骨冰肌:清澈高洁。

醉后”一句:周勋初《唐人遗事汇编》卷二:“明皇与贵妃幸华清宫。因宿酒初醒,凭纪子肩同看木芍药。上亲折一枝,与妃子同嗅其艳。”太真、贵妃均指杨玉环。此句意谓双银杏的并蒂相连,犹如唐明皇和杨贵妃倚倚靠靠亲密无间。

参考资料:

1、苏焦宜.李清照词集:岳麓书社,1996年:173-174

2、刘长贺.宋代诗词典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859

大家都在看

元代 宋本《送欧阳炳四首 其一》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元代 宋本《送欧阳炳四首 其一》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宋本元代

元代 房皞《寄呈岳阳诸友》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元代 房皞《寄呈岳阳诸友》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房皞元代

明代 梁兰《题章琳扇》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明代 梁兰《题章琳扇》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梁兰明代

明代 林鸿《题张少府梦泽高秋图》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明代 林鸿《题张少府梦泽高秋图》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林鸿明代

明代 傅汝舟《秋日青原山作》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明代 傅汝舟《秋日青原山作》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傅汝舟明代

南北朝 刘义庆《咏雪》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南北朝 刘义庆《咏雪》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刘义庆南北朝

元代 凌云翰《画 其二 巢父许由》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元代 凌云翰《画 其二 巢父许由》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凌云翰元代

元代 凌云翰《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冬日十二首之十 其五十八》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元代 凌云翰《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冬日十二首之十 其五十八》原文翻

凌云翰元代

唐代 李白《将进酒》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唐代 李白《将进酒》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李白唐代

明代 林鸿《为广上人赋归云山房》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明代 林鸿《为广上人赋归云山房》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林鸿明代

明代 林鸿《赠医者》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明代 林鸿《赠医者》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林鸿明代

先秦 孟子弟子录《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先秦 孟子弟子录《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孟子弟子录先秦

唐代 苗仲方《仲秋太常寺观公辂车拜陵》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唐代 苗仲方《仲秋太常寺观公辂车拜陵》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苗仲方唐代

明代 钟惺《观象台铜浑天仪刻漏》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明代 钟惺《观象台铜浑天仪刻漏》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钟惺明代

明代 钟惺《暮春水仙花 其四》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明代 钟惺《暮春水仙花 其四》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钟惺明代

明代 黄仲昭《马嵬三首集句 其一》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明代 黄仲昭《马嵬三首集句 其一》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黄仲昭明代

明代 梁兰《送方知事馈运章贡》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明代 梁兰《送方知事馈运章贡》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梁兰明代

唐代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唐代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刘禹锡唐代

先秦 庄子及门徒《秋​水​(节​选)》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先秦 庄子及门徒《秋​水​(节​选)》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庄子及门徒先秦

先秦 屈原《离骚》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先秦 屈原《离骚》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屈原先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