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毛笔书法百科

频道主页

米芾《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宋代书法理论(2)

米芾  网络 

  米芾《宝章待访录》

  汉河间宪王购书必录古简,梁武元、隋唐文帝金题玉躞、锦质绣章、破纸断麻取而华国。天宝以后,或进书得官,亦知上笃好。

  本朝太宗混一,伪邦国书皆聚。然士民之间尚或藏者,既非宝鉴,皆以世传,闻见浸多,惧久废忘,因作《宝章待访录》,以俟访图书使焉。元祐丙寅八月九日。

  目睹

  晋右军王羲之书《雪晴帖》

  右真迹在承务郎吴郡苏激处,集贤校理舜钦子也。帖尾有古跋、君倩字及褚氏字印。

  陈僧智永真草书《归田赋》

  右真迹在襄阳魏泰处,故南昌人装题曰:“虞世南白麻纸。”有古跋曰:“开成五年,白马寺临一过潭记。”某官潭,泰游湖外,携行赏跋累日。

  唐率更令欧阳询书《卫灵公天寒凿池帖》

  右真迹麻纸,在魏泰处。

  唐彭王傅徐浩书张九龄《司徒告》

  右真迹用一尺高绢,书多渴笔。词云:“正大厦者,柱石之力;匡帝业者,辅相之功。生则保其雄名,没犹称其盛德。”今在其孙曲江人岭南县令张仲容处。某官于桂林,借留半月,仍以纸覆裹,欲为重背,仲容惜其印缝古纸不许。九龄《神道碑》亦浩书。

  唐中书令褚遂良《枯木赋》

  右唐粉蜡纸拓书也,在承议郎合肥魏伦处,收以为真迹,魏氏刻石。某官杭过润,借观于甘露寺。

  唐太师颜真卿书《送辛子序》

  右真迹楮纸书,在宝文阁学士谢景温处。前后为好事者以笔描二大印,其文乱,仍书“铉”字,其中幸不合缝,鉴非铉笔,甚累墨宝。某佐宝文于潭,屡经赏阅。

  陈僧智永《千文》

  右唐粉蜡纸拓书,有古跋云:“契阔艰难,不敢失坠,信好事也。”在前国子监直讲杨褒处,得于外舅王安国。某元丰五年过金陵见之。内二真字双钩填者,然人犹未信为拓焉。

  陈僧智永《千文》

  右楮纸书,唐人临写,在宣德郎陈幵处。恭公侄作梵夹册,虽非真迹,秀润圆活逼真,今已罕得。某尝三阅。

  智永《千文》半卷

  右黄麻纸,唐人临书,在刑部尚书丹阳苏颂处。

  王右军《兰亭燕集序》

  右唐粉蜡纸双钩摹本,在苏激处。精神笔力毫发毕备,下真迹一等。此几冯承素辈拓赐大臣者。舜钦父集贤校理耆购于蜀僧元霭。某与激友善,每过,公必一出,遂亲为背饰。

  唐太师颜真卿《乞米帖》

  右真迹楮纸在朝请郎苏澥处。度支郎中舜元子也得于关中安氏。士人多有临拓本。此卷古玉轴,缝有舜元字印,范仲淹而下题跋。某尝十余阅。

  唐率府长史张旭四帖

  右真迹在杭州陆氏,大姓也。旧有五帖:第一秋深,第二前发,第三汝官,第四昨日,第五承须。今所存四帖,“汝官”后有一古印文记,不可辨。“昨日”、“承须”二帖,襞纸也。陆氏子素从奉议郎关景仁学,关因借抚三大帖,余丱见石本于镇戎军。及冠,官桂林,朝奉大夫关杞为使者语及,始知石在关氏。二十五,官潭,杞通判邠州,以石本见寄。三十五,官杭,而景仁为钱塘令,陆氏子登进士第者来谒,与关谢而阅之。既见真迹,独“秋深”一帖诘之,良久,颦蹙而言:嘉祐中,太守沈文通借观,拆留不还,自此不复借出,因亦不复借阅。遣工抚得之即归,诘遘弟遬,时为郡从事,乃言在其侄延嗣处,后复得阅,今归余家。

  王右军《来戏帖》

  右麻纸,六朝人所临写,旁注小真字数枚,复以雌黄覆之。在苏州故相丁谓孙景处,后以一万质于郓州梁子志处,故相梁适孙也。又有《唐双钩抚帖》,亦在丁景处。某皆有题跋。

  韩择木八分

  右真迹楮纸,在丁景处。第二行书官位,以大字改为中字。

  唐太师颜鲁公书名两字

  右真迹书岭南刺史绫告,在朝奉郎临江许彦先处。

  唐辩才弟子草书《千文》

  右黄麻书,在龙图阁直学士吴郡滕元发处。滕以为智永书,某阅其前空两才字,全不书,固以疑之;后复空永字,遂定为辩才弟子所书,故特阙其祖师二名耳。

  唐虞世南《枕卧帖》

  右双钩唐模本,在朝奉大夫钱塘关杞处。上有储氏图书古印。关尝谓某曰:昔越州一寺修佛殿,于梁栋内龛藏一函古抚数十本,所可记者,王右军《十七帖》,世南《枕卧帖》、《十斗九帖》,褚遂良《奉书宁帖》,上皆有储氏图书字印,致功精绝,毫发干浓毕备。关与僧善购得《枕卧》、《十斗九》、《书宁》三帖。

  唐秘书少监虞世南《积时帖》

  右古双钩摹本,在承议郎洛阳李熙处。翰林学士维之孙亦缝有储氏印,某借抚石。

  唐僧高闲草书《千文》

  右楮纸真迹,在承议郎李熙处。

  唐礼部尚书沈传师书《道林诗》

  右在潭州道林寺四绝堂,以杉板薄,略布粉,不盖纹,故岁久不脱。裴休书杜甫诗,只存一甫字。某尝为杜板行以纪其事。沈牌,某官潭借留书斋半岁,拓得之石本为抚石。僧希白务于劲快,多改落笔端直,无复缥眇萦回飞动之势。

  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荀氏汉书节

  右楮册小楷,在潭州南楚门胡氏淳处。

  唐欧阳询书道林之寺牌

  右在潭州道林寺。笔力险劲,勾勒而成,有刻板本。又江南庐山,多裴休题寺塔诸额,虽乏笔力,皆种种可爱。

  羲之《千文》

  右楮纸书字,笔力圆熟。在宣州观察支使王仲诜处,故相圭之侄。谬题贺知章书四字于韵字下,非也。

  颜鲁公顿首夫人

  右真迹楮纸,破烂过半,在驸马都尉王晋卿家。

  孙过庭草书《千文》

  右真迹黄麻纸书。缝有梁秀收阅字印、王氏图书四字,随圈四转,其异制也,在如上。

  怀素诗一首

  右真迹绢书,在王晋卿第。

  张长史虎儿等三帖

  右楮纸真迹,同上。

  晋武帝、王浑、王戎、王衍、郗愔、陆统、桓温、陆云、谢安、谢万等十四帖

  右真迹在驸马都尉李公炤第。武帝、王戎书字有篆籀气象,奇古,墨色如漆纸,皆磨破,上有开元二字,小印太平公主胡书,印美哉,不可得而加矣,世之奇书也。王涯永存珍秘印、殷浩之印、梁秀收阅古书记字印。内郗愔一帖即阁本法帖所录者。昔使王著取溥家书,与阁下书杂模,此卷中独取愔两行,余在所弃,哀哉。谢安《慰问帖》字清古,在二王之上,宜乎批子敬帖尾也。

  晋谢奕、谢安、桓温三帖

  右真迹,麻纸书,在李公炤家。上有钟绍京书印、窦蒙审定字印印。谢安一帖,为后人恐墨淡,复用深墨填过,使人惋怛,与前卷并有绢帖书爵号,自为名笔。

  黄素《黄庭经》

  右同上字札,古无褚薛体,殆六朝人所作。缝有钟绍京印,后有陶穀汉时跋云:“此《换鹅经》也。”甲戌九月十一日,百计取得此书,详观,诚无唐盛时,是銛锋笔行书,虽恐非右军,诚尔。界行有钟绍京书印,二字小印卷末,真写胎仙二字,用陈氏图书印印之。又有钱氏忠孝之家印纸,跋云:“山阴道士刘君以群鹅献右军,乞书《黄庭经》,此是也。”逸少真书此经与《乐毅论》、《太史箴告誓文》累表也。《兰亭》、《洛神赋》皆行书,其他并草书也。草十行敌行书一字,行书十行敌真书一字耳。又续题云:“此乃明州刺史李振景福中罢任,过浚郊,遗光禄朱卿。朱卿名友文,即梁祖之子,后封博王,王薨,予获于旧邸,时贞明庚辰秋也。晋都梁苑,因重背之。中书舍人陶穀记。”是日降麻,以京兆安彦威兼副都统。米某跋云:“印小字,乃唐越公钟绍京印也。”此书在李太师第,固是甲观。

  颜鲁公、郭定襄《争坐位第一帖》

  右楮纸,真迹,用先丰县先天广德中牒起草,秃笔字,字意相连,属飞动诡形异状,得于意外也。世之颜行第一书也。缝有颜氏守一图书字印。在宣教郎安师文处,长安大姓也,为解盐池句当官,携入京,欲背,予得见之。安自云:“季明《文鹿脯帖》在其家。”

  晋王右军《稚恭进镇帖》

  右麻纸书迹,后有太常卿萧祐题跋,在前著作郎丁仲修处。

  晋王羲之《官奴帖》

  右双钩,麻纸本,亦在王仲修处。

  唐张右史季明《贺八清鉴等帖》

  右楮纸,真迹,笔法劲古,不类他书,世间季明第一书也。在承议郎苏液处,世多刻石。

  怀素《千文》

  右绢书,真迹,在苏液处,沈遘刻板本是也。

  怀素书《任华草书歌》

  右真迹,两幅,绢书,字法清逸,歌辞奇伟,在驸马都尉王晋卿第。尚方有三幅,乃其后幅,适完尝请出第,观复归尚方。

  李邕《多热要葛粉帖》

  右白麻纸,真迹,上有唐氏杂迹字印、陈氏图书字印、勾德元图书记字印,紫微舍人石扬休物,今在其孙前宿州支使夷庚处。前一帖与光八郎谢惠鹿帖真迹,余过甬上,于夷庚处购得之。

  怀素草书《祝融高座帖》

  右绢书,两行,此字入神,石紫微尝刻石,有六行在,不见前四行。问夷庚,云:“在王洙参政家。”此亦为其子弟购去矣。

  陈贤《草书帖》

  右六七纸,字奇逸难辨,如日本书。上亦有唐氏杂迹字印,在驸马都尉李公炤家。

  颜真卿《祭叔濠州使君文》

  右真迹,楮纸,书改抹多,在长安。安氏子师文携至京。

  颜真卿《疏拙帖》

  右麻纸书,真字,清劲秀发,亦与李大夫,时颜责硖州别驾,此颜第一帖也。

  怀素三帖

  右绢帖,云贫道胸中如刀刺。第二帖见颜公,第三帖律公发,怀素不与,世之第一帖也,亦见于师文。

  怀素自序

  右在湖北运判承议郎苏泌处。前一帖破碎不存,其父舜钦补之。

  庾翼帖

  全福上有窦蒙审定印。

  张芝、王翼二帖非真。

  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

  欧阳询碧笺四帖,草圣

  颜真卿与李大夫奏事张溆二帖

  怀素草书三幅,杨凝式书三帖

  皇象急就唐抚奇绝

  右在故相张公齐贤孙、名直清、字汝钦处,今为楚州山阳主簿。

  王右军《相温破羌帖》 有开元印,唐怀充跋。

  右笔法入神奇绝,帖与王仲修学士家《稚恭帖》同是神物,有开元印,怀充跋。在苏澄道渊之子之纯处,今为歙州判官。

  王献之《送梨帖》,有黎氏印,连柳公权跋。王右军《言叙帖》两行有贞观半印,徐僧权字。

  右在左藏库副使刘季孙处,据柳公权跋,于唐太宗书前杂出献之书,乃将其父书却粘于献之帖后云。又一帖,柳误以父为子矣,况不知书者乎。

  李邕四帖,内一幅碧笺,有唐氏杂迹印,勾德元图书记印、陈氏图书印,与石夷庚所藏《多热帖》同。

  右在章子厚家。

  王右军《笔阵图》,前有自写真,纸紧,薄如金叶,索索有声。

  右同上,章公自云:借于赵竦。今为蔡河拨发。

  王右军《纸妙笔精帖》,有贞观印。王太令《日寒帖》,有唐氏杂迹印。

  右故相王曾家物,在其孙景融处,后为前龙图待制沈括存中取之。古跋,右军作,羊欣大令作,薄绍之仍将大中岁跋刮去数字,填为薛邕记之。而故相薛居正题曰:“和傅遗余。”此盖和凝为薛氏故物,归居正耳。唐太宗雅不喜子敬书,故时人以他名名之以应募。所谓绍之书,曰:乃于耳字不刮去,及不次献之顿首,字犹在,一分许可识。大中所跋,既不能辨,复为不鉴之人所收,遂使至宝永失其真,吁可痛也。

  的闻

  唐僧怀素自序

  右在朝奉郎苏液处,杭州沈氏尝刻板本。泌、激皆舜钦子。苏氏自参知政事易简之子耆,耆子舜钦,钦之子激,四世好事有精鉴,亦张彦远之比已。上三事,并激云见之。

  洪元慎集右军越州两碑

  右真迹,在越州僧正子文处。尝通许借,未果。

  褚遂良书《黄庭经》

  右闻绿绫所书,丁谓孙倩处。质在无锡民家,士多因邑官借出。

  王右军书家谱

  右在山阴县王氏家,越州教授王涣之以书抵某,具言有此书。

  虞世南书经

  右同上,在越州上虞。

  晋中令王献之《己复此节帖》

  右在朝请大夫新昌石元之家,关景仁屡见之,尝抚石。某见两本,字札精妙。

  虞世南书《汝南公主铭》起草

  右在通直郎洛阳王护处,见抚本。给事中举元子云:真迹在洛阳好事家,有古跋。

  欧阳询四帖

  右同上。

  颜鲁公书《韵海》

  右闻大书朱字,鲁公书小字,他人作苏驹云。在其父刑部尚书处。

  柳公权书《柳尊师墓志》

  右真迹,在钱塘唐垌处。

  张长史《千文》三帖

  右同上,模石乃李师中也,洛阳人。

  欧阳询《鄱阳帖》

  右同上,模石在灵隐寺。

  褚遂良临王右军二帖

  右同上,并坰自云,未肯轻出。

  《老子西升经》,褚遂良书,阎立本画

  右在观文殿学士洛阳冯京处。

  晋王惲《真草帖》,晋张翼帖,宋阮研帖,宋萧思话表文,帝批答

  右在驸马都尉李玮处。某并见石本,后见李云:“在高桥杨氏。”未获见。

  颜真卿《寒食帖》

  右绫纸书,在中书舍人钱勰处,世多石本。

  王右军《玉润帖》

  右苏州教授闾丘吁云:在承议郎建安王实处。有古跋。令装书人背,久不还。及剪却半跋,皆唐名公也,付理不可得,匠人愿陪四十千,即知其切,真得金已多。

  兰亭抚本

  右正议大夫章惇跋,苏激所收兰亭云,此与吾家所收同。

  褚遂良《奉书宁帖》

  右在关杞,某见石本。

  晋葛玄飞白天台字

  右见石本,真迹闻在台州。

  唐东宫长史陆柬之书《十八学士赞》

  右西京留台王瓘云:在舍弟圭处。

  唐高闲书令狐楚诗

  右真迹,在户部尚书康季常家,某见石本在湖州。

  欧阳询二帖

  右在朝议大夫晁端彦处。其本与苏州进士周沔。

  怀素书萧常侍日下三帖

  右同上。

  宋羊欣、宋翼二帖,并褚令模兰亭

  右见中书舍人苏轼云:在故相王随之孙景昌处。抚石在湖州墨妙亭,屡见石本,今在沈存中括家。

  柳公权《紫丝靸兰亭诗》二帖

  右待制王广渊抚石,跋云:龙图大谏李公帅府暇日出书,请抚石。李师中也,洛阳人。

  张长史全本《千文》

  右见临淮令曾孝蕴云:在京师谢氏,亦宝文公远族也。

  颜鲁公帖一轴五幅

  右见湖州巡检供奉官石裔驸马之孙云:在其兄处。

  砚史-------------------------------------------------------------

  人好万殊,而以甚同为公,甚不同为惑。喻之而移,非真得之,更而得之,则必信其守。夫博奕犹贤乎已?则吾是文,必不见嗤于赏鉴之士 。

  ○用品

  器以用为功,玉不为鼎,陶不为柱。文锦之美,方暑则不先于表出之绤。楮叶虽工,而无补于宋人之用,夫如是,则石理发墨为上,色次之,形制工拙,又其次,文藻缘饰,虽天然,失砚之用。

  ○玉砚

  玉出光为砚,着墨不渗,甚发墨,有光,其云磨墨处不出光者,非也。余自制成苍玉砚。

  ○唐州方城县葛仙公岩石

  石理:向日视之,如玉莹,如鉴光,而着墨如澄泥不滑。稍磨之,墨已下而不热生泡,生泡者,胶也。古墨无泡,胶力尽也。若石滑磨久,墨下迟,则两刚生热,故胶生泡也。此石既不热,良久墨发生光,如漆如油,有艳不渗也。岁久不乏,常如新成,有君子一德之操。色紫可爱,声平而有韵。亦有澹青白色,如月如星而无晕。此石近出,始见十余枚矣。

  ○温州华严尼寺岩石

  石理:向日视之,如方城石,磨墨不热,无泡,发墨生光,如漆如油,有艳不渗,色赤而多有白沙点,为砚,则避磨墨处。比方城差慢,难崭而易磨。亦有白点,点处有玉性,扣之声平无韵。校理:石扬休所购王羲之砚者,乃此石;今人所收古砚,间有此石,形合晋画,约见四五枚矣。

  ○端州岩石

  岩有四:下岩、上岩、半边岩、后砾岩。余尝至端,故得其说详。下岩第一。穿洞深入,不论四时,皆为水浸。治平中,贡砚,取水月余,方及石。石细,扣之清越,鸜鹆眼,圆碧晕多,明莹。石嫰甚者,如泥无声,不着墨;清越者,温润著墨快,不热无泡,然良久微渗,若油发艳,亦有不乏者。然方城温岩十磨,此石三十磨方相及。下岩既深,工人所费多,砚直不补,故力无能取,近年无复有。闻有仁庙已前,赐史院官砚多是。其后来岁贡,惟上岩石。上岩在山上,石性乾,紫色深、理粗、性硬,眼黄,差不圆,而青色淡。其岩深处,间有润者,而眼终不如下岩也。有着墨者、拒墨者。其着墨者,初用半月前甚快,盖细砂石所发出理也;半月后则退,生光挞墨,又须以柔石发之,已而复然。拒墨者,虽新成便拒墨,此等石,扣之声皆坚响而老。半边岩者,在山半,石理同上岩,色多青紫、近墨,多瑕而眼长如卵。有瞎眼者,中是白点;死眼者,黑点而晕细;翳眼者,或青或黑,横乱其眼,又多青不成眼,圆点横长青间道如松木纹。其极粗者费笔,而稍细者多乏。后砾石,上(土?)人刻为盆、印合、压纸、儿戏之物,多夹砂无眼,少瑕,间有极细软者,发墨不乏,扣之无声。土人不贵,而用实有在半边、上岩之上者,不可常得。又遍询石工,云子石未尝有,其在岩中,实于大石版上凿,岂有中包一子者。余尝谓,若溪流中多有卵石,容差褊可崭面磨墨,所谓石子,世因讹为子石,至有斵样相似而为之者,于理必不于大石中心复生卵子也。世之好奇者,又以歙州罗纹石作子石,砚文本直,两头取锐则纹脱短,至左右颊,自然成漩纹,便谓之是真子石,可笑!绿石带黄色,亦为砚,多以为器,材甚美,而得墨快,少光彩。已上砚,平生约见五七百枚,十千已上无估。

  ○歙砚婺源石

  歙州有砚图,石峒最多种。而赤紫石多瑕,土人以线脉隔为三种病,今人以细罗纹无星为上。少时见一砚于士人赵光弻家,其样上狭四寸许,下阔六寸许,如二十幅纸厚,色绿如公裳,而点如紫金,斑斑匀布,无罗纹,点中无窍,自后不复覩如此等者。又士人周昌谔处,见一小圆砚,青罗纹,一星紫金如鹅眼钱。此二砚最奇,大抵发墨不乏,独以色如常之石,而以奇怪为品高。亦有赤紫色石,无文理,少瑕,光泽如枣木,土人以为香炉之类,亦斵为砚,与墨斗而不相入,经日便滑,不可研矣。又尝一士人家,见一金丝罗纹砚,其纹半金半黑,光彩与常异。此外粗罗纹、刷丝罗纹为次第。约见千余枚矣,但以色与瓦砖等,品故不能高。今但曾官歙者,必收百余枚。土人以为生,终日成一砚,少有病,不直数十金;幸完仍好,直五七千已上无估。

  ○通远军漞石砚

  石理:涩可砺刃,绿色如朝衣,深者亦可爱,又则水波纹,间有黑小点,土人谓之湔墨点。有紧甚奇妙而硬者,与墨斗而慢甚者,渗墨无光。其中者甚佳,在洮河绿石上,自朝廷开熙河,始为中国有。亦有赤紫石,色斑,为砚,发墨过于绿者,而不匀净。又有黑者,戎人以砺刀,而铁色光肥,亦可作砚,而坚不发墨。

  ○西都会圣宫砚

  会圣宫石,在溪涧中,色紫,理如虢石,差硬,发墨不乏,扣之无声。

  ○青州青石

  色类歙,理皆不及,发墨不乏,有瓦砾之象。

  ○成州栗亭石

  色青,有铜点,大如指,理慢,发墨不乏,亦有瓦砾之象。

  ○潭州谷山砚

  色淡青,有纹如乱丝,理慢,扣之无声,得墨快,发墨有光。

  ○成州栗玉砚

  理坚,色如栗,不甚著墨,为器甚佳。

  ○归州绿石砚

  理有风涛之象,纹头紧慢不等,治难平,得墨快,渗墨无光彩,色绿可爱,如贲色,澹如水苍玉。

  ○夔州黟石砚

  色黑,理干,间有墨点,如墨玉光,发墨不乏。

  ○庐州青石砚

  大略与潭州谷山同。

  ○苏州褐黄石砚

  理粗,发墨不渗,类蘷石。土人刻成砚,以草一束烧过,为慢灰火煨之,色遂变紫,用之与不煨者一同,亦不燥,乃知天性非水火所移。

  ○建溪黯澹石

  理如牛角,扣之声坚清,磨久不得墨,纵得,色变如灰,作器甚佳。

  ○陶砚

  相州土人自制陶砚,在铜雀上,以熟绢二重淘泥澄之,取极细者,燔为砚。有色绿如春波者,或以黑白填为水纹,其理细滑,着墨不费笔,但微渗。

  ○吕砚

  泽州有吕道人陶砚,以别色泥于其首纯作吕字,内外透,后人效之,有缝不透也。其理坚重与凡石等,以历青火油之坚响渗入三分许,磨墨不乏,其理与方城石等。

  ○淄州砚

  淄石理滑易乏,在建石之次。

  ○高丽砚

  理密坚有声,发墨,色青间白,有金星,随横文密成列,用久乏。

  ○青州蕴玉石红丝石青石

  理密,声坚清,色青黑,白点如弹,不着墨,墨无光,好事者但置为一器可。红丝石作器罙佳,大抵色白而纹红者慢,发墨,亦渍墨,不可洗,必磨治之;纹理斑石赤者,不渍墨,发墨有光,而纹大不入看。慢者经暍则色损,冻则裂,干则不可磨墨,浸经日方可用,一用又可涤,非品之善。青石有粗文如罗,近歙,亦着墨不发。

  ○虢州石

  理细如泥,色紫可爱,发墨不渗,久之石渐损回硬,墨磨之则有泥香。

  ○信州水晶砚

  于他砚磨墨汁倾入用。

  ○蔡州白砚

  理滑,可为器,为朱砚,花蕊石亦作小朱砚。

  ○性品

  大抵四方砚发墨久不乏者,石必差软,扣之声低而有韵,岁久渐凹。不发墨者,石坚,扣之坚响,稍用则如镜走墨。余所品谓目击自收经用者,闻虽多,不录以传疑。古砚无不佳,岂不尝落非好事者手用之,则寻弃掷之矣。惟久在人间,贤庸并善,是以不乏传也。

  ○样品

  晋砚,见于晋顾恺之画者,有于天生叠石上刋人面者,有十蹄圆铜砚中如鏊者。余尝以紫石作之,有上圆下方,于圆纯上刋两窍置笔者,有如凤字两足者,独此甚多,所谓凤凰池也。盖以上并晋制,见于晋人图画。世俗呼为风字,盖不原两足之制,谓之凤足。至今端州石工,以两眼相对于足傍者,谓之凤足。凤之义,取五色英文,灿然成章也。今人有收得右军砚,其制与晋图画同,头狭四寸许,下阔六寸许,顶两纯皆绰慢,下不勒成痕,外如内之制,足狭长,色紫,类温岩,中凹成臼。又有收得智永砚,头微圆,又类箕象,中亦成臼矣。又有人收古铜砚,一龟衔一砚如莲叶,两足,龟腹圆,墨水不可出,以笔头就之则出。又参政苏文简家,收唐画《唐太宗长孙后纳谏图》,宫人于玛瑙盘中托一圆头凤池砚,似晋制,头纯直微凸,如书凤字,左右纯斜刋,下不勒痕摺,向顶亦然,不滞墨,其外随内势简易。其后至隋唐,工稍巧,头圆,身微瘦,下阔而足或圆为柱,已不逮古。至本朝,变成穹高腰瘦,刃阔如钺斧之状。仁庙已前,砚多作此制,后差少。资政殿学士蒲传正收真宗所用砚,与仁庙赐驸马都尉李公昭凤池砚,形制一同,至今尚方多此制。国初已来,公卿家往往有之。仁宗已前赐史院官砚,皆端溪石,纯薄,上狭下阔,峻直不出足,中坦夷,犹有凤池之像。或有四边刋花,中为鱼为龟者,凡此形制多端,下岩奇品也。嘉佑末,砚样已如大指粗,心甚凸,意求浑厚,而气象盖(益?)不古,纯斗故勒深,滞墨难涤,心凸,故点笔不圆,常如三角簇,盖古砚皆心凹,后稍正平,未有凸者。始自侍读学士唐彦猷,作红丝辟雍砚,心高凸,至作马蹄样,亦心凸,至磨墨溜向身出,观墨色则凸高增浮泛之势,援毫则非便也。其晋铜砚,虽如鏊,然顶殊平,以便援毫。今杭州龙华寺收梁传大夫瓷砚一枚甚大,磁褐色,心如鏊,环水如辟雍之制,下作浪花擢环近足处,而磨墨处无磁油,然殊著墨。古墨称螺,亦恐不若近世坚,不然殆不可磨也。又丹阳人多于古塳得铜砚,三足蹄,有盖,不镂花,中陷一片陶,今人往往作砚于其中,翻以为匣也。唐墓中间有得如莲叶,中凹两足,如凤池之制,甚薄,足或如枣也。今歙人最多作形制,而土人尤重端样,以平直斗样为贵,得美石无瑕,必先作此样,滞墨,甚可惜也。大抵石美无瑕,方可施工,璞而厚者,土人多识其藏疾,不复巧制,人或因其浑厚而美之。余尝恶歙样俗者,凡刋改十余砚,才半指许,便有病见,顿令人减爱。其端人不斵成,祗持璞卖者,亦多如是。陈文惠丞相家,收一蜀王衍时皇太子陶砚,连盖盖上有凤坐一台,余雕杂花草,湼之以金泥红漆,有字曰“凤凰台”,此制方直,上狭,笋在砚上,中甚平也。唐之制,见《文房四谱》;今之制,见《歙州砚图》,故不重出。此人力所为也。吾收一青翠叠石,坚响,三层,傍一嵌磨墨,上出一峰,高尺余,顶复平嵌岩如乱云四垂以覆砚,以水泽顶,则随叶垂珠滴砚心,上有铭识,事见唐庄南杰赋,乃历代所宝也。又收一正紫石,四叠,下有坐有足,巧于瘿盂,足上起一枝,细狭,枝上盘两叠,长七寸余,阔四寸余,如灵芝,首锐下阔,天然凤池之象,中微凹,点水磨墨,可书十幅纸,石理在方城之右。此非人力所成,信天下之瑰宝也。

米芾《论草书帖》高清附释文

米芾《论草书帖》高清附释文

书法字贴典籍专题

虞世南、褚遂良、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王铎、文征明等众书家临《兰亭序》!

虞世南、褚遂良、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王铎、文征明等众书家临《兰亭序》

兰亭集序书法专题

如何用一个字形容王羲之、米芾、颜真卿?

如何用一个字形容王羲之、米芾、颜真卿?

毛笔书法百科

米芾这张字写得很凌乱,竟被誉为帖学高峰

米芾这张字写得很凌乱,竟被誉为帖学高峰

毛笔书法鉴赏

米芾行书《观潮记》,怒勢豪聲迸海門

米芾行书《观潮记》,怒勢豪聲迸海門

毛笔行书作品

米芾《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宋代书法理论

米芾《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宋代书法理论

毛笔书法百科

米芾《惠柑帖》+王铎临写版欣赏

米芾《惠柑帖》+王铎临写版欣赏

毛笔书法鉴赏

米芾(1051-1108)

米芾(1051-1108)

宋朝书法家

米芾《竹前槐后诗卷》高清图片及释文赏析

米芾《竹前槐后诗卷》高清图片及释文赏析

心经书法作品专题

米芾行草书赏析《天机笔妙》高清大图

米芾行草书赏析《天机笔妙》高清大图

毛笔草书作品

米芾笔尖神力,被这28个小字暴露无遗!

米芾笔尖神力,被这28个小字暴露无遗!

毛笔行书作品

文房四宝(纸)介绍

文房四宝(纸)介绍

毛笔书法入门

王铎:书不师古,野俗一路!

王铎:书不师古,野俗一路!

毛笔行书作品

书法术语《拓本》

书法术语《拓本》

毛笔书法入门

伊秉绶(1754-1815)

伊秉绶(1754-1815)

清朝书法家

朱耷[八大山人]个人介绍及作品赏析

朱耷[八大山人]个人介绍及作品赏析

清朝书法家

郑板桥对联及故事——郑燮自题联

郑板桥对联及故事——郑燮自题联

毛笔书法百科

王羲之(303—361)

王羲之(303—361)

魏晋书法家

黄庭坚手札大全,值得收藏!

黄庭坚手札大全,值得收藏!

毛笔书法鉴赏

魏碑《龙门二十品》是哪二十品,纯干货!

魏碑《龙门二十品》是哪二十品,纯干货!

毛笔书法鉴赏

列代书论名录,学书法更快!

列代书论名录,学书法更快!

毛笔书法百科

董逌《广川书跋》宋代书法理论

董逌《广川书跋》宋代书法理论

毛笔书法百科

伊秉绶隶书题匾,500年来第一人!

伊秉绶隶书题匾,500年来第一人!

毛笔书法百科

成公绥《隶书体》两晋书法理论

成公绥《隶书体》两晋书法理论

毛笔书法百科

徐浩《论书》隋唐五代书法理论

徐浩《论书》隋唐五代书法理论

毛笔书法百科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毛笔书法百科

熊孩子撕毁任伯年画作

熊孩子撕毁任伯年画作

毛笔书法百科

清朝小学语文课本与现在小学课本的差别

清朝小学语文课本与现在小学课本的差别

毛笔书法百科

孙过庭《书谱》隋唐五代书法理论

孙过庭《书谱》隋唐五代书法理论

毛笔书法百科

网站首页 毛笔书法 毛笔入门 毛笔教程 毛笔视频 毛笔作品 毛笔鉴赏 毛笔字帖 毛笔用品 毛笔名家 毛笔百科 软笔下载 毛笔字典 硬笔书法 硬笔入门 硬笔教程 硬笔视频 硬笔字帖 硬笔作品 硬笔名家 硬笔用品 硬笔百科 硬笔专题 硬笔下载 硬笔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