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诗人大全

主页

清代诗人《包世臣》轶事简介,清朝包世臣诗词作品大全鉴赏

诗 人 包世臣
朝 代 清代/清朝
来 源 书法资料网
时 间 2023-03-13
查 阅

包世臣 个人简介

包世臣(1775一1855),男,安徽泾县人。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包世臣乃北宋名臣包青天包拯二十九世孙。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嘉庆二十年举人,曾官江西新渝知县,被劾去官。包世臣学识渊博,喜兵家言,治经济学。对农政、货币以及文学等均有研究。包世臣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通过书论《艺舟双楫》等鼓吹碑学,对清代中、后期书风的变革影响很大,至今为书界称颂。

包世臣 相关资料

人物生平

  包世臣(1775~1853),清代学者、文学家、书法家、书学理论家、政治理论家(清代著名篆刻家、书画家吴熙载的老师)。字慎伯,号诚伯、慎斋,晚号倦翁,又自署白门倦游阁外史、小倦游阁外史。安徽泾县人。泾县于东汉时曾分置安吴,包氏旧居接近其地,所以学者称安吴先生、“包安吴”。自幼家贫,勤苦学习,工词章,有经济大略,喜谈兵。嘉庆十三年(1808)中举,多次考进士不中,以大挑试用为江西新喻县令,年余,又被弹劾免职。此后曾先后为陶澍、裕谦、杨芳等人幕客。他毕生留心于经世之学,并勤于实际考察,对于漕运、水利、盐务、农业、民俗、刑法、军事等,都能提出有价值的见解。东南大吏每遇兵、荒、河、漕、盐诸巨政,经常向他咨询,以此名满江淮。嘉庆十九年(1814),南京地区因旱大饥,包世臣力劝江宁巨绅秦承业倡举义赈,并上书两江总督百龄,促其设法拯救灾民。  鸦片战争时期,他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实况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曾有记述与议论,颇具卓见。

  清朝的封建官吏中,他的社会地位非常低微,而在当时社会中却是一个相当知名的人物。因为,包世臣对当时重大的社会问题,如:农政、漕运、盐务、河工、银荒、货币以及水利、赋税、吏治、法律、军事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都相当熟悉,尤其具有农、礼、刑、兵,所谓“齐民四术”的广博学识,所以,包世臣成为当时许多封疆大吏重视的“全才”幕僚。道光十八年(1838年),林则徐任钦差大臣赴粤禁烟,次年正月路过江西南昌时,曾向他问过禁烟之计,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由广东调浙江,四月抵南昌时,又和他商讨御英之策。包世臣生平著作,晚年收集、整理为《安吴四种》一书。

  包世臣有一子一女。儿子叫包宗甫,女儿叫包宗芳。很平庸,都没有达到父亲的成就。

包世臣 诗词作品

清代 包世臣《广福桥》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包世臣

清代 包世臣《行峄山下喜望大云》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包世臣

清代 包世臣《奉同太宰节使朱先生和郭景纯游仙九首次其韵 其五》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包世臣

清代 包世臣《奉同太宰节使朱先生和郭景纯游仙九首次其韵 其六》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包世臣

清代 包世臣《奉同太宰节使朱先生和郭景纯游仙九首次其韵 其四》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包世臣

清代 包世臣《松江舟中守岁 其一》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包世臣

清代 包世臣《奉同太宰节使朱先生和郭景纯游仙九首次其韵 其一》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包世臣

清代 包世臣《奉同太宰节使朱先生和郭景纯游仙九首次其韵 其三》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包世臣

清代 包世臣《薄暮》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包世臣

清代 包世臣《奉同太宰节使朱先生和郭景纯游仙九首次其韵 其七》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包世臣

清代 包世臣《松江舟中守岁 其三》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包世臣

清代 包世臣《奉同太宰节使朱先生和郭景纯游仙九首次其韵 其九》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包世臣

清代 包世臣《奉同太宰节使朱先生和郭景纯游仙九首次其韵 其八》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包世臣

清代 包世臣《发松滋雨次宜都》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包世臣

清代 包世臣《拟古寄翰风 其一》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包世臣

清代 包世臣《松江舟中守岁 其二》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包世臣

清代 包世臣《拟古寄翰风 其二》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包世臣

清代 包世臣《奉同太宰节使朱先生和郭景纯游仙九首次其韵 其二》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包世臣

清代 包世臣《拟古寄翰风 其三》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包世臣

清代 包世臣《杨家嘴却寄舫斋承宣》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包世臣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