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毛笔书法百科

频道主页

鲁迅的高级你不懂,连写个信都这么讲究!

佚名  网络 

枇杷笺题:“无忧扇底坠金丸,一味琼瑶沁齿寒。黄珍似梅甜似橘,北人曾作荔枝看。”

莲蓬笺题:“并头曾忆睡香波,老去同心住翠窠。甘苦个中侬自解,西湖风月味还多。”

可以见新婚不久、已有身孕的许广平,看到这两张花笺,能够体味到鲁迅精心挑选信笺的意义,以及平实文字中所感受到的夫妻温情。

从1911年7月到1936年10月,鲁迅现存手稿约1400多封,使用笺纸书信约400封。其中色彩艳丽的信笺数量之丰,令人震撼。其中多数是鲁迅自身漫步于琉璃厂时挑选的笺纸,还有一些是郑振铎等友人的收集赠予。这些笺纸,大约有170种铭牌,总计数量高达560张。

1929年5月15日,鲁迅使用王仁治所绘两笺给许广平写的信。

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鲁迅不间断地使用笺纸,体现了鲁迅对笺纸的钟情,以及民国大家的文人意趣与文化涵养。鲁迅使用的民国文人画笺以陈师曾、王仁治、王诏、吴待秋为最。

陈师曾画笺

 

《鲁迅手稿》中可见最早使用民国文人画笺的就是陈师曾画虎符笺。

鲁迅致李霁野手稿 1928年3月1日

陈师曾早在青年时代就与鲁迅同为南京矿路学堂同窗,后共赴日本留学,鲁迅在东京筹办《新生》杂志,陈师曾也是积极的支持者和赞助者。1912年秋,陈师曾归国后,二人又同在教育部共事,还常一起逛小市,看画帖,交换碑拓。自1914年1月起,陈师曾便成为经常妆点《鲁迅日记》的常客,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不论是对鲁迅,还是对陈师曾来说,二人共事,不仅是南京、东京时代以来知己的重逢,更包含了怀抱着相同理想的艺术家、知识分子在达成共识、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构筑起来的友谊。《鲁迅日记》中记载的陈师曾小幅画作大多收藏于鲁迅博物馆。鲁迅珍藏的印章中有诸方为陈师曾篆刻。

鲁迅在1931年用陈师曾画虎符笺给李霁野书信,具有一定深意。李霁野为未名社的核心成员,在北京负责辅助鲁迅《朝花夕拾》等书的出版事宜。从鲁迅与李霁野来往的7封信中,可以看到鲁迅想从陈师曾画笺中挑出备选做《朝花夕拾》的封面,但最后似乎也不尽人意。

1928年1月31日致李霁野信中写道:“《朝花夕拾》上的插图??但是书面我想不再请人画。琉璃厂淳菁阁似乎有陈师曾画的信笺,望便中给我买几张(要花样不同的)寄来。我想选一张,自己写一个书名,就作为书面。”

2月26日致李霁野又写道:“昨天将陈师曾画的信纸看了一遍,无可用。我以为他有花卉,不料并无。只得另设法。”最后出版时用陶元庆的画做了《朝花夕拾》封面。1931年写到这一决断时,或许虎符笺恰好发挥效用。虎符笺图案极其简明,直截了当地显示出书信的功用。

鲁迅致西谛(郑振铎)手稿 1933年2月5日

鲁迅在1933年2月5日写给郑振铎的信中称:“去岁冬季回北平,在琉璃厂得了一点笺纸,觉得画家与刻印之法,已比《文美斋笺谱》时代更佳,譬如陈师曾、齐白石所作诸笺??”

鲁迅在《北平笺谱》序言中又讲:“中华民国立,义宁陈君师曾入北京,初为镌铜者作墨合、镇纸、画稿,俾其雕镂;既成拓墨,雅趣盎然。不久复廓其技于笺纸,才华蓬勃,笔简意饶,且又顾及刻工省其奏刀之困,而诗笺乃开一新境。”

陈师曾 “明月松风”墨盒 11×11×3厘米 徐无闻旧藏

陈师曾 “明月松风”墨盒(拓印) 徐无闻旧藏

可见鲁迅认为陈师曾对其时画笺设计开创性的意义。同时,这篇富有启发性的文章,囊括了解读诗笺与雕刻,以及更早的金属镂刻等发展趋势的重点。

刻镂墨盒的技术是怎样转化为笺纸设计服务的呢?陈师曾作为走在时代前沿的画家,到了北京后,在墨盒的刻稿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他借助雕镂手工匠人的力量,通过刻工的技术完美地呈现出画稿的效果。

同时,艺术界还出现了尝试给墨盒、镇尺等文房进行墨拓,以拓本进行欣赏的风气。为了打造出更加精致的墨拓作品,产生出一种方便雕刻、用线较少、具有韵味的描线手法。而这种为专门墨盒设计出的描线手法,逐渐被应用到笺纸的设计中。更有甚者,通过减少运刀的程序,创造出具有更高艺术效果的描线。

鲁迅从陈师曾等画家身上看到了,由镌铜而墨拓,由墨拓而刻笺版,这种艺术转换所呈现出的独特魅力。

虎符笺正是陈师曾探索出新的手法而创作出的“陈师曾式笺纸”。因此鲁迅认为在装帧《朝花夕拾》时,能够用上陈师曾的笺纸。此后鲁迅给妻子许广平写信还用陈师曾的“莲花水草”笺、山水笺等。

陈师曾绘制笺

在《北平笺谱》编辑中,更是采用多至32张的陈师曾画笺。笺谱中十分之一都是陈师曾的作品,可见鲁迅对其的信任程度非同一般。8张淳菁阁制小幅的单色梅竹笺,其后为淳菁阁制的8张花果笺,后续松华斋制的8张花果笺。色彩艳丽的花果铺满了整张笺纸。最后8张为灰色单色印制的山水笺,富有雅趣。上面有写给收信人的文章内容,还有杜工部的诗文用作装饰,同陈师曾的画稿相映成趣。

齐白石画笺

《北平笺谱》所占比重最多的作品,除与鲁迅、郑振铎二人熟识的陈师曾画笺,就是齐白石画笺占22张之多。鲁迅与郑振铎两位编者对这位艺术家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齐白石绘笺

鲁迅一生虽未曾与齐白石谋面,但他对齐白石画笺艺术评价很高,并在与郑振铎编书通信中多次提到齐白石。同时,鲁迅在《北平笺谱》序言中也对齐白石所画的笺纸十分赞赏:“稍后有齐白石、吴待秋、陈半丁、王梦白诸君,皆画笺高手,而刻工亦足以副之。”

同时齐白石也对鲁迅、郑振铎选其笺谱大为肯定,以为知己。在《齐白石辞典·师友及其他》中,专设“鲁迅”条目,说他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与郑振铎编印《北平笺谱》,第五册内收有齐白石画作二十页。其中荣宝斋所印十二页为花果,李振华刻;松华斋所印四页为花果,张东山刻;静文斋四页为人物,李华庭刻。齐白石称‘选录者极有眼力’,引为知己”。

鲁迅写给黎烈文的信 1933年2月23日

鲁迅在书信中曾使用齐白石画笺两封。一封为1933年2月23日写给时任《申报·自由谈》主编的黎烈文,信中探讨是否可向黎烈文借萧伯纳专籍和郁达夫文章阅览一事,所用笺纸为荣宝斋所制齐白石豆荚笺。另一封为1935年11月25日鲁迅写给自己母亲的一封信,所用笺谱为松华斋制花果笺,题有“齐白石翁为松华斋制”,两笺都选入《北平笺谱》中。

王仁治画笺

鲁迅使用的信笺中最多的是王仁治画笺,共用画笺23枚。

王仁治,字潜楼(多署名为),或潜孙,号冷公。光绪年间推荐到京师国子监学习。因擅书画刻印,被宫廷延为内廷供奉,曾为慈禧代笔,画上钤印“凤凰池上客”。他于民国十四年(1925),在杭州创办西泠书画社,并任社长一职。其山水、花鸟、走兽、人物皆有所涉猎,临摹的任渭长女侠画很受欢迎。鲁迅多用王仁治所绘动物笺和花卉笺,也用过王仁治临摹的任渭长红线女侠笺。

在将王仁治绘枇杷笺、莲蓬笺带到北平大约一个月前,鲁迅曾使用过其动物笺系列,如1929年4月7日寄给韦素园的两张。其一“受天百禄”笺为黄版单色,笺上画与“禄”同音鹿,以寓意吉祥。另一“骏马脱重衔”笺为茶色印刷,画一匹束缚奔驰的骏马。

鲁迅在信中围绕卢纳察尔斯基的艺术论,以及同期出版相关的翻译问题展开激烈的论述,随即笔锋一转,笑着预言道,创造社的革命文学是小资产阶级观念产物,不久就将转向恋爱文学。鲁迅尖锐笔触,配合脱缰骏马图案的回首之姿,无比巧妙。

鲁迅致李霁野手稿 1929年4月20日

此外,还有1929年4月20日寄给李霁野的信用了一张“风生虎啸空林”笺,为一幅悬崖边大树下的虎啸图。信上写道“上海的出版界堕落了,净是印些吊膀子小说来骗人钱财”,这不容分说的驳斥文字的前方,“迅”字的署名完美地被老虎衔在嘴里,应为有意之举。

吴待秋画笺

鲁迅对“海上画派”吴待秋画笺也是非常推崇的。

吴徵(1878—1949年),字待秋,号春晖外史、鹭鸶湾人、抱居士等,浙江崇德人。吴待秋擅画密梅,尤喜画“五色梅”和“赭梅”。1906年,吴待秋赴北京就任京兆伊后,曾受荣宝斋之邀,画有雪梅、红梅、白梅、绿梅、赭梅及五色梅等每种6张信笺。

吴待秋绘笺

《北平笺谱》将这些梅花笺悉收入册,共收录17张之多。梅花笺取金农罗聘之法,融于自身的写生画中,落笔轻盈,挥洒自如。鲁迅称其为“画笺高手”,确非过誉之词。

鲁迅手稿中使用九华堂制吴待秋画笺12张。鲁迅写给郑振铎的信,揭开《北平笺谱》印制序幕的第一封就是吴待秋画梅花笺。信中讲道:“因思倘有人自备佳纸,向各纸铺择尤(对于各派)各印数十至一百幅,纸为书叶形,采色亦须更加浓厚,上加序目,订成一书,或先约同人,或成后售之好事,实不独为文房清玩,亦中国木刻史上之一大纪念耳。”

此笺选取由吴待秋原以横向构图所画的两枝金木犀,画上题有“云外天香”四字,并有鹭鸶湾人的署名以及刻有“待松”二字的朱印。金木犀娇嫩的花朵与题字、署名为橙色,叶片为浅青色,其飞白的效果,甚是美丽。

第二张印红梅绽放于挺劲有力的枝干上,题有“冷艳”二字,署名为“待秋”,印章为“岱秋”。原本鲁迅质朴而洒脱的书法,与诗书画印构成的信笺相得益彰,写信人静谧的思绪跃然于方寸之上。

这两笺也是鲁迅为了催促郑振铎加快编纂笺样簿而拿给他看的样笺,并在编辑《北平笺谱》时被收录在第六册之中。

鲁迅应该极偏爱梅花笺,除吴待秋梅花笺,《北平笺谱》第三册还收录了吴观岱所作梅花笺系列的四种铭牌笺。鲁迅在1929年至1930年间也都集中使用此梅花笺。收件人为许广平、郁达夫、川岛,仅限于非常有限的交际圈子。

一位是一直留在上海的怀孕的妻子;其次是日本留学时代以来的知己,在上海时期被年轻的进步作家视为反动而遭到疏远,唯有鲁迅执拗地继续与其交往;还有一位是衷心敬仰鲁迅的作家、身处杭州的川岛,曾住过鲁迅家,帮助鲁迅新婚旅行的筹备。

以上三位,可以说是自家人,不论是在内心生活激荡不安,还是在工作中面临挫折时,他们是能够倾诉私人情感的对象。梅花,“岁寒三友”之一,在这一特殊时期与鲁迅并肩作战的友人、亲人他才会使用梅花笺。因此梅花笺于鲁迅而言,还有一种特殊的慰藉。

鲁迅致赵家璧手稿 1933年2月6日

在鲁迅同左右两翼文艺领域的论战时,为了存亡救国这一中华民族的共同目标,决心求同存异的鲁迅,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结成时,还支持将梅花视为其统一的象征与旗号。对此,鲁迅自身还曾经在梅花笺上书文,讲述了自己当时的心境:“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

此外在1934年编辑《北平笺谱》时,鲁迅与郑振铎1月29日通信时谈到,笺谱样本中漏了一张梅花笺。因不知所漏哪一张,就附藏梅花笺清单一页,清单上共有19位民国文人画梅花笺,可见鲁迅藏品之丰。

鲁迅致西谛(郑振铎)手稿(附录:所存梅花笺) 1934年1月29日

在鲁迅去世前的两年,他还大量使用过各色彩印的中国古代仕女笺11种、西洋跳芭蕾舞女孩笺9种、芥子园画兰笺8种、十竹斋博古笺7种,精细挑选给朋友书信。

鲁迅致萧军手稿 1935年2月22日

鲁迅致陈此生手稿 1935年6月17日

书信笺纸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特殊含义,有的是表达对妻子的思念,有的是符合心境信手拈来而用,有的是托物以言志,有的是因新发现了笺纸与众分享,或是编辑《北平笺谱》的样笺。据鲁迅儿子周海英回忆也有一些是他玩闹时,挑选出自己喜欢的笺纸让父亲用于写信。

不论如何,在鲁迅生命的最后阶段,胸部染有旧疴的他,在闷热的上海租界地,依然笔耕不辍地战斗着。他与知音好友、年轻艺术家之间的交流、沟通,构成了他生命最后的绝响。而这些信笺也能够让他得以放下论战之笔,舒缓一下剑拔弩张的感情。那案头的诗笺、花笺,是沟通心与心之间的工具,此时也促进作家新的神思,启发新的工作,赋予其战斗的勇气。

鲁迅致舒新城手稿 1929年5月4日

鲁迅致西谛(郑振铎)手稿

鲁迅致赵家璧手稿 1935年11月9日

鲁迅讲:“譬如哪怕是极其简单地收集几枚画有旧式图案的笺纸,我们或许也能够从中观察到其所在时代的风气、习惯以及社会的真实面貌。”

鲁迅藏笺让我们看到一位伟大战士的艺术收藏,这一封封信笺,勾勒出鲁迅的艺术修养,发人深省。

鲁迅惊世偈语书法现身 内容耐人寻味

鲁迅惊世偈语书法现身 内容耐人寻味

近现代书法家

鲁迅的高级你不懂,连写个信都这么讲究!

鲁迅的高级你不懂,连写个信都这么讲究!

毛笔书法百科

如何用一个字形容王羲之、米芾、颜真卿?

如何用一个字形容王羲之、米芾、颜真卿?

毛笔书法百科

文房用品(笔觇)介绍

文房用品(笔觇)介绍

毛笔书法入门

文房用品(笔架)介绍

文房用品(笔架)介绍

毛笔书法入门

《兰亭序》三种比对,耐人寻味

《兰亭序》三种比对,耐人寻味

毛笔行书作品

秦代著名书法家(李斯)人物档案及代表书法作品欣赏

秦代著名书法家(李斯)人物档案及代表书法作品欣赏

秦汉书法家

朱耷[八大山人]个人介绍及作品赏析

朱耷[八大山人]个人介绍及作品赏析

清朝书法家

赵孟頫五体《千字文》五体皆精

赵孟頫五体《千字文》五体皆精

毛笔书法鉴赏

黄庭坚(1045-1105)人物生平及代表作品介绍

黄庭坚(1045-1105)人物生平及代表作品介绍

宋朝书法家

毛笔基本笔画字帖教程

毛笔基本笔画字帖教程

毛笔书法入门

这些官员,才是真正的书法高手!

这些官员,才是真正的书法高手!

毛笔书法百科

费瀛《大书长语》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费瀛《大书长语》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毛笔书法百科

鲁迅的高级你不懂,连写个信都这么讲究!

鲁迅的高级你不懂,连写个信都这么讲究!

毛笔书法百科

列代书论名录,学书法更快!

列代书论名录,学书法更快!

毛笔书法百科

赵孟頫点评:宋十一家书法

赵孟頫点评:宋十一家书法

毛笔书法百科

写一套菜单800万,“吃货”艺术家非他莫属!

写一套菜单800万,“吃货”艺术家非他莫属!

毛笔书法百科

孙过庭《书谱》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孙过庭《书谱》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毛笔书法百科

板桥的书生意气

板桥的书生意气

毛笔书法百科

欧阳询《八诀、三十六法、传授法、用笔论》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欧阳询《八诀、三十六法、传授法、用笔论》书论原文及

毛笔书法百科

网站首页 毛笔书法 毛笔入门 毛笔教程 毛笔视频 毛笔作品 毛笔鉴赏 毛笔字帖 毛笔用品 毛笔名家 毛笔百科 软笔下载 毛笔字典 硬笔书法 硬笔入门 硬笔教程 硬笔视频 硬笔字帖 硬笔作品 硬笔名家 硬笔用品 硬笔百科 硬笔专题 硬笔下载 硬笔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