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朝书法家

主页

陆润庠 (1841-1915)

陆润庠  网络 

陆润庠 (1841-1915)元和(今江苏苏州)人,生于镇江丹徒(今江苏镇江)学舍。镇江,古称"润州";地方学校,古曰“庠”。故取名“润庠”。学舍中有宋乾道二年(1166)《熊克风石图赞》,故以“凤石”为字。陆润庠聪明好学,10岁便读完了儒家的《九经》;对家传医学,他也用心学习,颇懂医术。他凭籍儒学根底考中乡试,成为一名举人。同治十三年(1874)二月,会试中试。四月二十一日,殿试在保和殿举行,陆润庠一举夺魁,成为大清王朝第一百零一名状元。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光绪庚子(一九〇〇)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西狩,达行在,代言草制。官至太保、东阁大学士,谥文端。曾主讲上海橤珠书院。卒年七十五。按海上墨林作辛亥后五年(一九一六)卒,年七十六。

陆润庠能书法,擅行楷,方正光洁,清华朗润,意近欧阳询、虞世南笔法,然馆阁气重。在苏州留下墨迹较多。尝为留园、狮子林、网师园等园林书联。如为拙政园写“十八曼陀罗花馆”七个擘窠大字,下款署“陆润庠书于鄙寓小怀鸥舫”,又为“远香堂”写52字之长联一幅,曰:“旧雨集名园,风前煎茗,琴酒留题,诸公回望燕云,应喜清游同茂苑;德星临吴会,花外停旌,桑麻时闲课,笑我徒寻鸿雪,竟无佳句续梅村。”

平时也喜交艺友,或论诗文,或作书画,一时如吴荫培、叶昌炽、潘遵祁、潘曾莹以及太仓的陆增祥等,时有往来。这里有同辈的,也有长一辈的。他曾约吴荫培同去灵岩山,茗茶吃素斋,临走时还在寺内留下墨迹。

若论书法,因陆润庠从科举中来,且一生为官时间较长,在光绪初至光绪三十年左右,曾屡典试事,又充会试副总裁,故几十年来文字结构变化不大,馆阁气息较浓,讲究光黑精丽,匀圆丰满,大小一律的明、清官场书体。尽管这种书体(馆阁体或称台阁体),为明、清最高统治者们所常识(现故宫内布置或留存陆润庠书法不少),但都似乎缺少了一些笔墨的情趣和生动的韵味。

【作品欣赏】

陆润庠《行书疏林高阁七言联》纸本行书 124×28.5cm×2 上海博物馆藏

陆润庠《行书图书孝友七言联》纸本行书 127×30cm×2 安阳市博物馆藏

陆润庠《行书疏仡苍舒八言联》纸本 170×34.3cm×2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藏

【拍卖精品】

陆润庠《行书七言联》轴 129×33.5cm×2 来自北京翰海 2010秋季拍卖会

陆润庠《行书四屏》轴

陆润庠《行书八言联》轴 红笺纸本 158×27cm×2

陆润庠 (1841-1915)

陆润庠 (1841-1915)

清朝书法家

黄道周(1585-1646)

黄道周(1585-1646)

明朝书法家

郑燮《重修城隍庙碑记》册页作品欣赏

郑燮《重修城隍庙碑记》册页作品欣赏

清朝传世书法

欧阳询:写不好字并非才华不够,而是你的努力配不上才

欧阳询:写不好字并非才华不够,而是你的努力配不上才

毛笔书法百科

蒲松龄罕见书法,不输给历代大书法家

蒲松龄罕见书法,不输给历代大书法家

清朝书法家

左宗棠人物生平及代表作品介绍

左宗棠人物生平及代表作品介绍

清朝书法家

秦代著名书法家(李斯)人物档案及代表书法作品欣赏

秦代著名书法家(李斯)人物档案及代表书法作品欣赏

秦汉书法家

100首诗记录了100位书法家,看看这些书法家你知道几个?

100首诗记录了100位书法家,看看这些书法家你知道几个?

毛笔书法鉴赏

赵孟頫五体《千字文》五体皆精

赵孟頫五体《千字文》五体皆精

毛笔书法鉴赏

王羲之(303—361)

王羲之(303—361)

魏晋书法家

张崟(1761—1829)

张崟(1761—1829)

清朝书法家

徐枋(1622-1694)

徐枋(1622-1694)

清朝书法家

孔尚任(1648-1718)

孔尚任(1648-1718)

清朝书法家

陈维崧(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

清朝书法家

王念孙(1744—1832)

王念孙(1744—1832)

清朝书法家

张謇(1853-1926)

张謇(1853-1926)

清朝书法家

乔崇烈

乔崇烈

清朝书法家

王文治(1730-1802)

王文治(1730-1802)

清朝书法家

王冏

王冏

清朝书法家

网站首页 毛笔书法 毛笔入门 毛笔教程 毛笔视频 毛笔作品 毛笔鉴赏 毛笔字帖 毛笔用品 毛笔名家 毛笔百科 软笔下载 毛笔字典 硬笔书法 硬笔入门 硬笔教程 硬笔视频 硬笔字帖 硬笔作品 硬笔名家 硬笔用品 硬笔百科 硬笔专题 硬笔下载 硬笔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