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朝书法家

主页

邓传密(1795-1870)

邓传密  网络 

邓传密(1795-1870)原名尚玺,号少伯,安徽怀宁人。邓石如之子。生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时年邓石如五十有三,其母沈氏三十有一。在其六岁时生母沈氏卒,八岁时又经历了其父续弦(取邑人程氏为妻)的家变,十一岁时,其父卒。零丁孤苦,传密曾一度住在安庆西门外大观亭畔天花庵──完白山人读书处。及长,谒父亲生前好友李兆洛,请为之字。李按石如命名之义,字之曰“守之”,遂“携游浙粤,教育如子弟然”。晚入曾国藩幕。卒于同治九年,享年七十六。

由于李氏对传密的关怀甚笃,传密眼界日渐开阔,学业日进。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书法篆刻艺术水平,传密更多地搜访邓石如“随手随佚”的法书印作,可谓不辞辛劳。道光年间,曾往返于北京、山东二地,至咸丰年间旋转徙江湘等地,凡历时十余载。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也。自此,其学业日进,名声日隆,书艺也渐入妙境。 先后在常州暨阳学院、广州羊城书院多年,亦曾在湖南石鼓、濂溪主讲多年,时逢龚自珍何绍基、包世臣等文坛俊颜,对他莫不“引重与交”。其才、其学、其识不难想见。

传密的篆、隶书,稳练持重,笔酣墨饱,深得乃翁的精髓,何绍基曾有诗句称赞邓传密的书法:“上客有邓子,法绍斯冰严”,他认为邓传密的篆字“有家法”,而且是与秦代的李斯、唐代的李冰阳一脉相承。行草书更是步入乃翁的堂奥。传密之为文、为书,世不以为鲜,惟其篆刻流传极少,无由多饱眼福。著有《千字文字义详解》。《读书随笔》、《诗文稿》未能出版。

邓传密《篆七言联》 97.5×21cm 丁卯(1867)朵云轩2009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释文】:百年人耻寻常老,一卷书争分寸功。

题识:丁卯孟夏,来须静斋为熙年世讲书于座右,少伯邓传密。

印鉴:邓传密印、邓伯子字守之一号少伯

鉴藏印:海昌钱镜塘藏

说明:此对联为钱镜塘旧藏。

拍卖时间: 2009年12月23日-24日

声明:资料仅供学习参考,本站不能保证所有拍卖作品的真实性。

邓传密(1795-1870)

邓传密(1795-1870)

清朝书法家

黄道周(1585-1646)

黄道周(1585-1646)

明朝书法家

郑燮《重修城隍庙碑记》册页作品欣赏

郑燮《重修城隍庙碑记》册页作品欣赏

清朝传世书法

欧阳询:写不好字并非才华不够,而是你的努力配不上才

欧阳询:写不好字并非才华不够,而是你的努力配不上才

毛笔书法百科

秦代著名书法家(李斯)人物档案及代表书法作品欣赏

秦代著名书法家(李斯)人物档案及代表书法作品欣赏

秦汉书法家

蒲松龄罕见书法,不输给历代大书法家

蒲松龄罕见书法,不输给历代大书法家

清朝书法家

左宗棠人物生平及代表作品介绍

左宗棠人物生平及代表作品介绍

清朝书法家

赵孟頫五体《千字文》五体皆精

赵孟頫五体《千字文》五体皆精

毛笔书法鉴赏

100首诗记录了100位书法家,看看这些书法家你知道几个?

100首诗记录了100位书法家,看看这些书法家你知道几个?

毛笔书法鉴赏

王羲之(303—361)

王羲之(303—361)

魏晋书法家

王冏

王冏

清朝书法家

陈维崧(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

清朝书法家

张崟(1761—1829)

张崟(1761—1829)

清朝书法家

张謇(1853-1926)

张謇(1853-1926)

清朝书法家

乔崇烈

乔崇烈

清朝书法家

王念孙(1744—1832)

王念孙(1744—1832)

清朝书法家

孔尚任(1648-1718)

孔尚任(1648-1718)

清朝书法家

徐枋(1622-1694)

徐枋(1622-1694)

清朝书法家

王文治(1730-1802)

王文治(1730-1802)

清朝书法家

网站首页 毛笔书法 毛笔入门 毛笔教程 毛笔视频 毛笔作品 毛笔鉴赏 毛笔字帖 毛笔用品 毛笔名家 毛笔百科 软笔下载 毛笔字典 硬笔书法 硬笔入门 硬笔教程 硬笔视频 硬笔字帖 硬笔作品 硬笔名家 硬笔用品 硬笔百科 硬笔专题 硬笔下载 硬笔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