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毛笔书法百科

频道主页

卫恒《四体书势》两晋书法理论

卫恒  四体书势 

四体书势——卫恒

恒字巨山,少辟司空齐王府,转太子舍人、尚书郎、秘书丞、太子庶子、黄门 郎。

恒善草隶书,为《四体书势》曰:

昔在黄帝,创制造物。有沮诵、仓颉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盖睹鸟迹以兴思也。因而遂滋,则谓之字,有六义焉。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声,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长是也。夫指事者,在上为上,在下为下。象形者,日满月亏,象其形也。形声者,以类为形,配以声也。会意者,以戈为武,人言为信是也。转注者,以老为寿考也。假借者,数言同字,其声虽异,文意一也。

自黄帝至于三代,其文不改。及秦用篆书,焚烧先典,而古文绝矣。汉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尚书》、《春秋》、《论语》、《孝经》,时人已不复知有古文,谓之科斗书。汉世秘藏,希有见者。魏初传古文者出于邯郸淳,恒祖敬侯写淳《尚书》,后以示淳而淳不别。至正始中,立三字石经,转失淳法,因科斗之名,遂效其形。太康元年,汲县人盗发魏襄王冢,得策书十馀万言,按敬侯所书,犹有仿佛。古书亦有数种,其一卷论楚事者最为工妙,恒窃悦之,故竭愚思以赞其美,愧不足以厕前贤之作,冀以存古人之象焉。古无别名,谓之《字势》云。

黄帝之史,沮诵仓颉,眺彼鸟迹,始作书契。纪纲万事,垂法立制,帝典用宣,质文著世。 爰暨暴秦,滔天作戾,大道既泯,古文亦灭。魏文好古,世传丘坟,历代莫发,真伪靡分。 大晋开元,弘道敷训,天垂其象,地耀其文。其文乃耀,粲矣其章,因声会意,类物有方。日处君而盈其度,月执臣而亏其旁;云委蛇而上布,星离离以舒光。禾苯*<上艹下尊>以垂颖,山嵯峨而连冈;虫跂跂其若动,鸟飞飞而未扬。观其措笔缀墨,用心精专,势和体均,发止无间。或守正循检,矩折规旋;或方圆靡则,因事制权。其曲如弓,其直如弦。矫然突出,若龙腾于川;渺尔下颓,若雨坠于天。或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或纵肆婀娜,若流苏悬羽,靡靡绵绵。是故远而望之,若翔风厉水,清波漪涟;就而察之,有若自然。信黄唐之遗迹,为六艺之范先,籀篆盖其子孙,隶草乃其曾玄。睹物象以致思,非言辞之所宣。

昔周宣王时史籀始著大篆十五篇,或与古同,或与古异,世谓之籀书也。及平王东迁,诸侯立政,家殊国异,而文字乖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承相李斯乃损益之,奏罢不合秦文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政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或曰下杜人程邈为衙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阳十年,从狱中改大篆,少者增益,多者损减,方者使圆,圆者使方。奏之始皇,始皇善之,出为御史,使定书。或曰邈定乃隶字也。

自秦坏古,文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王莽时,使司空甄酆校文字部,改定古文,复有六书:一曰古文,即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秦篆书也;四曰佐书,即隶书也;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书,所以书幡信也。及汉祭酒许慎撰《说文》,用篆书为正,以为体例,最新,可得而论也。秦时李斯号为工篆,诸山及铜人铭皆斯书也。汉建初中,扶风曹喜善篆,少异于斯,而亦称善。邯郸淳师焉,略究其妙,韦诞师淳而不及。太和中,诞为武都太守,以能书留补侍中、中郎将,善篆,采斯、喜之法,为古今杂形,然精密闲理不如淳也。邕作《篆势》云:

字画之始,因于鸟迹。苍颉循圣,作则制文。体有六篆,要妙入神。或象龟文,或比龙鳞。纡体效尾,长翅短身。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棼緼。扬波振激,鹰跱鸟震。延颈协翼,势似凌云。或轻举内投,微本浓末;若绝若连,似露缘丝,凝垂下端。 从者如悬,衡者如编。杳杪邪趣,不方不圆。若行若飞,蚑蚑翾翾(xuān)。远而望之,若鸿鹄群游,络绎迁延。迫而视之,湍漈不可得见,指㧑不可胜原。研桑不能数其诘屈,离娄不能睹其隙间。般倕揖让而辞巧,籀诵拱手而韬翰。处篇籍之首目,粲粲彬彬其可观。攡(chī)华艳于纨素,为学艺之范闲。嘉文德之弘蕴,懿作者之莫刊。思字体之俯仰,举大略而论旃。

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汉因用之,独符玺、幡信、题署用篆。隶书者,篆之捷也。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至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或时不持钱诣酒家饮,因书其壁,顾观者以酬洒直,计钱足而灭之。每书辄削而焚其捬,梁鹄乃益为捬,而饮之酒,候其醉而窃其柎(fū )。鹄卒以书至选部尚书。宜官后为袁术将,今巨鹿宋子有《耿球碑》,是术所立,其书甚工,云是宜官书也。梁鹄奔刘表,魏武帝破荆州,募求鹄。鹄之为选部也,魏武欲为洛阳令而以为北部尉,故惧而自缚诣门。署军假司马,在秘书书勤书自效,是以今者多有鹄手迹。魏武帝悬著帐中,及以钉壁玩之,以为胜宜官,今宫殿题署多是鹄书。鹄宜为大字,邯郸淳宜为小字,鹄谓淳得次仲法,然鹄之用笔,尽其势矣。鹄弟子毛弘教于秘书,今八分皆弘之法也。汉末有左子邑,小与淳、鹄不同,然亦有名。魏初,有钟、胡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而钟氏小异,然亦各有其巧,今盛行于世。作《隶势》云:

鸟迹之变,乃惟佐隶,蠲彼繁文,从此简易。厥用既弘,体象有度,焕若星陈,郁若云布。其大径寻,细不容发,随事从宜,靡有常制。或穹窿恢廓,或栉比针裂,或砥平绳直,或蜿蜒缪戾,或长邪角趣,或规旋矩折。修短相副,异体同势。奋笔轻举,离而不绝。纤波浓点,错落其间。若钟簴(jù 古代挂钟磬的架子上的立柱。)设张,庭燎飞烟。崭岩嵯峨,高下属连,似崇台重宇,层云冠山。远而望之,若飞龙在天;近而察之,心乱目眩,奇姿谲诡,不可胜原。研桑所不能计,宰赐所不能言。何草篆之足算,而斯文之未宣?岂体大之难睹,将秘奥之不传?聊伫思而详观,举大较而论旃。

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名。至章帝时,齐相杜度,号称善作。后称善作。后有崔瑗、崔寔,亦皆称工。杜氏杀字安,而书体微瘦;崔氏甚得笔势,而结字小疏。弘农张伯英者,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下笔必为楷则,常曰:“匆匆不暇草书”。寸纸不见遗,至今世尤宝其书,韦仲将谓之“草圣”。伯英弟文舒者,次伯英;又有姜孟颖、梁孔达、田彦和及仲将之徒,皆伯英之弟子,有名于世,然殊不及文舒也。罗叔景、赵元嗣者,与伯英同时,见称于西州,而矜此自与,众颇惑之。故伯英自称:“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馀。”河间张超亦有名,然虽与崔氏同州,不如伯英之得其法也。崔瑗作《草势》云:

书契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爰暨末叶,典籍弥繁。时之多僻,政之多权。官事荒芜,剿其墨翰;惟多佐隶,旧字是删。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用于卒迫。兼功并用,爱日省力;纯俭之变,岂必古式。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副规。抑左扬右,望之若欹。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或黝黭(yǎn 黑;昏暗)点¤<左黑右主>,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畜怒怫郁,放逸生奇。或凌邃惴栗,若据高临危。旁点邪附,似螳螂而抱枝。绝笔收势,馀綖纠结。若山峰施毒,看隙缘巇;腾蛇赴穴,头没尾垂。是故远而望之,漼焉若注岸奔涯;就而察之,一画不可移。几微要妙,临事从宜。略举大较,仿佛若斯。

[注]卫恒(?-291),西晋书法家。字巨山,河东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官至黄门侍郎,惠帝时为贾后等所杀。他出生在一个书法世家,祖卫觊、父卫瓘、侄女卫铄都是著名书法家。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说他:善草、章草、隶、散隶等书体,但见于世的,多是他的草书。唐李嗣真《书后品》称他的书法纵任轻巧,流转风媚,刚健有余,便媚详雅。北宋《淳化阁帖》卷二收有他草书二行。

《四体书势》1卷,是卫恒的书法理论著作,原文收入《晋书列传第六·卫恒传》,是存世最早和比较可靠的重要书法理论之一,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有关当时的各种书体、书史的演变,以及一些书法家代表的情况资料,大都赖此书得以保存。


卫恒《字势》:故远而望之,若翔风厉水,清波漪涟;就而察之,有若自然。

蔡邕《篆势》:远而望之,若鸿鹄群游,络绎迁延。迫而视之,湍漈不可得见,指㧑不可胜原。

卫恒《隶势》:远而望之,若飞龙在天;近而察之,心乱目眩,奇姿谲诡,不可胜原。

崔瑗《草势》:是故远而望之,漼焉若注岸奔涯;就而察之,一画不可移。

——卫恒《四体书势》

简  介:

卫恒(?-291),西晋书法家,出生在一个书法世家,祖卫觊、父卫瓘、侄女卫铄都是著名书法家。

《四体书势》是存世最早和比较可靠的重要书法理论之一,有关当时的各种书体、书史的演变,以及一些书法家代表的情况资料,大都赖此书得以保存。

关键词:比拟形容,文采华丽

敲重点:古人以别样的审美视角认识不同字体,从抽象的点画结构唤起生命意趣的现实联想。


学以致用


1

古人的审美角度

四体书势是存世最早的比较可靠的,重要的书法理论之一。在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发现,就是四种书体都运用了一个相同的句式“远而望之,blablabla...;就(近)而察之,blablabla...”。

▪ 是故远而望之,若翔风厉水,清波漪涟;就而察之,有若自然。

▪ 远而望之,若鸿鹄群游,络绎迁延。迫而视之,湍漈不可得见,指㧑不可胜原。

▪ 远而望之,若飞龙在天;近而察之,心乱目眩,奇姿谲诡,不可胜原。

▪ 是故远而望之,漼焉若注岸奔涯;就而察之,一画不可移。

这里运用了特别多的比拟和形容,文采非常华丽。乃至通篇,都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从这点我们可以发现,古人跟我们现在是不一样的,古人是以一种非常别样的审美视角来认识不同的字体的。

另外,古人会从抽象的点画结构唤起了生命意趣的现实联想。通过看到书写的文字就能联想到大自然,甚至是诸如“龙”等等这些大自然中没有的意象。这就需要大家去慢慢琢磨古代的书论。就像启功先生所说,古代的书论有很多是词藻非常华丽的,能直接指导我们把字写好吗?但是确实能让我们从别的角度去欣赏。

书法作品评论精选,书论原文及翻译

书法作品评论精选,书论原文及翻译

毛笔书法教程

卫恒《四体书势》两晋书法理论

卫恒《四体书势》两晋书法理论

毛笔书法百科

蔡邕《笔论》《九势》两汉书法理论

蔡邕《笔论》《九势》两汉书法理论

毛笔书法百科

崔瑗《草书势》两汉书法理论

崔瑗《草书势》两汉书法理论

毛笔书法百科

卫恒 (?-291)

卫恒 (?-291)

魏晋书法家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书论、笔势论十二章、记白云先生书诀》两晋书法理论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书论、笔势论十二章、记白云先生书诀》两晋书法

毛笔书法百科

许慎《说文解字序》两汉书法理论

许慎《说文解字序》两汉书法理论

毛笔书法百科

索靖《草书状》两晋书法理论

索靖《草书状》两晋书法理论

毛笔书法百科

卫铄《笔阵图》两晋书法理论

卫铄《笔阵图》两晋书法理论

毛笔书法百科

赵壹《非草书》两汉书法理论

赵壹《非草书》两汉书法理论

毛笔书法百科

成公绥《隶书体》两晋书法理论

成公绥《隶书体》两晋书法理论

毛笔书法百科

王羲之15个字的摹本,美国藏中国书法第一名品

王羲之15个字的摹本,美国藏中国书法第一名品

毛笔书法鉴赏

八大山人《行草手札》

八大山人《行草手札》

清朝传世书法

乾隆看到董其昌这幅行书后,激动得赶紧盖章!

乾隆看到董其昌这幅行书后,激动得赶紧盖章!

毛笔行书作品

吴昌硕(1844—1927)

吴昌硕(1844—1927)

清朝书法家

刘墉(1719-1805)

刘墉(1719-1805)

清朝书法家

朱耷[八大山人]个人介绍及作品赏析

朱耷[八大山人]个人介绍及作品赏析

清朝书法家

文房用品(笔架)介绍

文房用品(笔架)介绍

毛笔书法入门

列代书论名录,学书法更快!

列代书论名录,学书法更快!

毛笔书法百科

毛笔基本笔画字帖教程

毛笔基本笔画字帖教程

毛笔书法入门

许慎书论《說文解字序》原文及翻译赏析

许慎书论《說文解字序》原文及翻译赏析

毛笔书法百科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毛笔书法百科

清朝小学语文课本与现在小学课本的差别

清朝小学语文课本与现在小学课本的差别

毛笔书法百科

卫铄《笔阵图》两晋书法理论

卫铄《笔阵图》两晋书法理论

毛笔书法百科

叫板白石沫若,藏品冠绝全国

叫板白石沫若,藏品冠绝全国

毛笔书法百科

最适合书法创作的35篇诗词古文,值得收藏!

最适合书法创作的35篇诗词古文,值得收藏!

毛笔书法百科

卫恒《四体书势》两晋书法理论

卫恒《四体书势》两晋书法理论

毛笔书法百科

民国书法大时代,一笔写进中国人心底

民国书法大时代,一笔写进中国人心底

毛笔书法百科

新中国第一个书法社团,比中国书协还早25年!

新中国第一个书法社团,比中国书协还早25年!

毛笔书法百科

网站首页 毛笔书法 毛笔入门 毛笔教程 毛笔视频 毛笔作品 毛笔鉴赏 毛笔字帖 毛笔用品 毛笔名家 毛笔百科 软笔下载 毛笔字典 硬笔书法 硬笔入门 硬笔教程 硬笔视频 硬笔字帖 硬笔作品 硬笔名家 硬笔用品 硬笔百科 硬笔专题 硬笔下载 硬笔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