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明朝书法家

主页

李应祯(1431-1493)

李应祯  网络 

李应祯(1431-1493)李应祯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

初名甡,字应祯,後以字行,更字贞伯,一名维熙、维熊,号范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景泰四年(1453)举乡试,会试礼部中乙榜,成化元年(1465)授中书舍人,弘治四年(1491)官至南京太仆少卿。

他博学好古,尤擅书法。丰坊《书诀》称其“真书学欧阳询、颜真卿,得蔡襄用笔之法”。朱谋垔《续书史会要》称:“少卿书真、行、草、隶,皆清润端方,如其为人。” 35岁即入太学成为中书舍人的李应祯,其早期书法必在台阁体范围之内,所以王世贞跋《三吴楷法二十四册》称其“行笔皆赵吴兴”。孙鑛评《李范庵卷》更明确指出他的楷书“大约从二沈来”。但随着他对书法的深研,而逐渐脱去时风的羁绊。李应祯可贵之处在十分重视传统古法的学习.并由宋至唐而溯源晋人。文徽明于《跋李少卿帖》中云:

(应祯)凡运指、凝思、吮毫、濡墨,与字之起落、转换、大小、向背、长短、疏密、高下、疾徐.莫不有法。盖公虽潜心古法,而所自得为多,当为国朝第一。其尤妙能三指尖搦管,虚腕疾书.今人莫能为也。予虽知之,而心手不逮,盖数年来未始有得。

他十分佩服李应祯对于古法的掌握。但文徵明已指出李应祯在传统学习上“自得为多”,这也正是李应祯本人所主张的反对奴书而欲求自家面目。这种思想在李应祯的论书中。多所流露。文徵明记曰:

公既多阅古帖,又深诣三昧,遂自成家,而古法不亡。尝一日,阅某书(按.指文徵明自己的书法)有涉玉局(苏东坡)笔意,因大咤曰:“破却工夫,何至随人脚踵?就令学成王羲之,只是他人书耳。”

中书舍人出身的李应祯这种不愿“随人脚踵”成“他人书”的书法观.是对其亲身经历过的台阁体书法的反叛.在当时台阁体尚存馀威的时代,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他集中反映了吴门文人书家不满当时书风的思潮。可惜的是李应桢的书法过分追求意趣,又为时代所压,并未恰到好处地将传统与独创结合起来,又每每耻以书法见名,不喜人求其书,所以作品未臻佳境,风格并不鲜明.传世也甚少。

李应祯与文徵明父亲文林为同僚.文徵明曾从其学书,他对古法的探究使文徵明深受影响.文徵明曾经想收集李应祯的书论辑为《李公论书录》,然未能完成。李应祯又是祝允明的岳父。祝允明曾得到他的亲授.可见吴门书派的两位最重要的领军书家都曾得到他的指点。

其传世作品以尺牍为主,有《缉熙帖》,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李应祯的尺牍,秀丽而又有气度,行笔自然大方,横向取势的撇、捺、横都很生动有致,字的大小,粗细变化自然。《枉问帖》纸本。纵22.6厘米,横41.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帖一封书信,用笔厚重遒劲,气势开张,颇有后世碑学气息。

李应祯像

【作品欣赏】

李应祯《行书致惟颙札》纸本行书 23.3×34.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应祯《行书枉问帖》纸本行书 22.6×41.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应祯《行书缉熙帖》纸本行书 24.2×45.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应祯《行书致吴宽札》 34.5×43.5cm ×2 上海博物馆藏

李应祯《行书致王四札》 34×26cm 上海博物馆藏

李应祯《行书致胥二哥札》 35×40cm 上海博物馆藏

李应祯《行书致储巏札》之一 23.5×31.7cm 上海博物馆藏

李应祯《行书致储巏札》之二 22.4×27.7cm 上海博物馆藏

李应祯《行书致储巏札》之三 22.7×30.6cm 上海博物馆藏

李应祯《行书致焕伯手札》 23.5×16.3cm 湖北省博物馆藏

李应祯《行书述子病状札》 23.5×16.3cm 湖北省博物馆藏

李应祯(1431-1493)

李应祯(1431-1493)

明朝书法家

欧阳询:写不好字并非才华不够,而是你的努力配不上才

欧阳询:写不好字并非才华不够,而是你的努力配不上才

毛笔书法百科

黄道周(1585-1646)

黄道周(1585-1646)

明朝书法家

郑燮《重修城隍庙碑记》册页作品欣赏

郑燮《重修城隍庙碑记》册页作品欣赏

清朝传世书法

蒲松龄罕见书法,不输给历代大书法家

蒲松龄罕见书法,不输给历代大书法家

清朝书法家

左宗棠人物生平及代表作品介绍

左宗棠人物生平及代表作品介绍

清朝书法家

秦代著名书法家(李斯)人物档案及代表书法作品欣赏

秦代著名书法家(李斯)人物档案及代表书法作品欣赏

秦汉书法家

赵孟頫五体《千字文》五体皆精

赵孟頫五体《千字文》五体皆精

毛笔书法鉴赏

王羲之(303—361)

王羲之(303—361)

魏晋书法家

100首诗记录了100位书法家,看看这些书法家你知道几个?

100首诗记录了100位书法家,看看这些书法家你知道几个?

毛笔书法鉴赏

赵宧光(1559-1625)

赵宧光(1559-1625)

明朝书法家

俞贞木 (1331-1401)

俞贞木 (1331-1401)

明朝书法家

杨继盛(1516—1555)

杨继盛(1516—1555)

明朝书法家

杜大绶

杜大绶

明朝书法家

许光祚

许光祚

明朝书法家

姚广孝(1335-1418)

姚广孝(1335-1418)

明朝书法家

丰坊(1494-1570?)

丰坊(1494-1570?)

明朝书法家

何吾驺 (1581—1651)

何吾驺 (1581—1651)

明朝书法家

湛若水(1466-1560)

湛若水(1466-1560)

明朝书法家

网站首页 毛笔书法 毛笔入门 毛笔教程 毛笔视频 毛笔作品 毛笔鉴赏 毛笔字帖 毛笔用品 毛笔名家 毛笔百科 软笔下载 毛笔字典 硬笔书法 硬笔入门 硬笔教程 硬笔视频 硬笔字帖 硬笔作品 硬笔名家 硬笔用品 硬笔百科 硬笔专题 硬笔下载 硬笔字典